
聽過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這世界上所有的利益價值,都是暫時性的,你只有提供穩(wěn)定的情緒價值,才能讓人信任你、依賴你、離不開你。
所謂情緒價值,是一個人影響他人情緒的能力。
當代人最稀缺的價值,就是情緒價值。
帶你了解情緒:
誤解一:積極情緒是好的,消極情緒是不好的
通常來講,我們會覺得令自己舒適愉悅的就是“好情緒”,令自己不適的就是“壞情緒”。但情緒真的有好壞之分嗎?
當我們接納某種情緒,它便能得到釋放和流動;
當我們排拒某種情緒,它便會堆積壓抑,變得具有破壞性。
所以說,情緒無好壞,關鍵在于我們用何種方式表達它。
誤解二:只有消除“負面情緒”,才會過得更好
情緒無法被消除,因為它本來就不屬于我們,只是從我們身上路過而已。
不管是令人舒服還是不舒服,只要不“挽留”,情緒就只是通過,然后消失。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情緒更好地通過自己,不淤堵滯留在身上。
誤解三:流露情緒是軟弱的表現(xiàn),可能傷害他人
大部分人認為,喜怒不形于色是有涵養(yǎng)的表現(xiàn)。
這是因為我們太注重他人的看法了。
其實,情緒不可能被完全“埋藏”起來,對方總會或多或少地感受到。
與其維持表面的和平,真實地表達反而是更勇敢也更容易解決問題的方式。
誤解四:學會表達情緒容易變得“情緒化”
“情緒化”是對表達情緒的不自知,隨便地、無限制地發(fā)泄自己的情緒。
“學會表達情緒”則是深度了解自己,表達內(nèi)心真正的情緒。
因此,學會表達情緒不僅不會讓人變得情緒化,還可以讓情緒化的人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
心態(tài),決定你的情緒
1、牛油果心態(tài)
成熟的牛油果,雖然果肉偏軟,但是一直往里挖,就能挖到一顆無比堅硬的果核。
無論外界有多大的風吹草動,都撼動不了它的內(nèi)心。
人之所以內(nèi)耗嚴重、情緒枯竭,是因為內(nèi)核不夠穩(wěn)定。
多一分精力考慮自尊,就少一分精力精進自我;
多30分鐘自怨自憐,就少半個小時解決問題。
把寶貴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不理會外界的閑言碎語,自然能把生活過得游刃有余。
2、橡膠球心態(tài)
人生,沒有不受委屈的。
只有像橡膠球一樣,有彈性、耐摔打,才不會因為一點點小事而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把臉皮練厚點,把心態(tài)放寬點。
該聽的建議聽進去,無端的指責不入耳。
能在復雜的人生中嘗到甜頭的,永遠是那些“皮糙肉厚不怕摔”的人。
3、雕塑家心態(tài)
一件雕塑在成型前,要至少經(jīng)歷構(gòu)思、定稿、放大制作、翻模等多個步驟。
在這過程中,還要用工具不斷修理打磨,才能得到一件真正的藝術(shù)品。
生活也是如此,需要我們不斷調(diào)整狀態(tài)。
既別眼高手低,也別自怨自艾,把遇到的爛人爛事當作升級打怪的過程。
凡事向內(nèi)歸因,不斷精進自己,你也能化解生活中的難題,成為獨當一面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