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2024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首次被寫進了2024政府工作報告,凸顯了低空經濟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日前發布的2024年度前沿熱點詞中,“低空經濟”位列其中。
昆山鴻志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線束研發、生產制造,公司品質備秉持技術創新與品質至上,已發展為多元集團,在多地設基地,從技術研發、生產工藝、供應鏈管理、市場布局等多維度“修煉內功”,構建核心競爭力。憑實力在業內聲譽良好,備受認可。
低空經濟快速邁向產業爆發期
低空經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重大利好!“國家政策支持、行業資質認定、市場需求暴增”這三大核心要素,正以驚人的速度激活低空經濟這一萬億級的新興市場!
低空經濟應用場景
“低空經濟+旅游”,滿足新型旅游消費需求。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指出,要“完善郵輪游艇旅游、低空旅游等發展政策”,“選擇一批符合條件的旅游景區、城鎮開展多種形式的低空旅游,強化安全監管,推動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工程和航空飛行營地建設”。覆蓋客群最廣的低空觀光主要包括城市低空觀光、景區低空游覽以及空中主題活動等。娛樂飛行體驗主要面向具有專業低空飛行知識的消費者客群,主要包括飛行器駕駛、空中娛樂及低空體育運動等。
“低空經濟+農業”,以精細化生產推進農業現代化。準確把握無人機發展前沿態勢,拓展低空經濟產業鏈,在鄉村全面振興領域積極開展項目場景應用實踐。我國“低空經濟+農業”發展較早,其重要載體是植保無人機。植保無人機能夠在W類空域(低于120米)范圍內助力農業生產,在G類空域(高于120—300米)范圍內支持林業管理。通過地面系統的實時監控與指揮,植保無人機能夠完成播種、施肥、滅蟲、植被保護、火情監控及促雨撲火等一系列農業生產工作。
“低空經濟+物流”,智慧物流服務數字化生活。“低空經濟+物流”是目前低空經濟商業化應用最廣泛的場景。相比傳統物流配送方式,無人機配送能夠大幅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與安全隱患。近年來,順豐、阿里、京東等企業紛紛依據自身業務特點搶先布局低空物流。截至2023年底,順豐旗下豐翼科技全國累計飛行400余萬公里,貨物運輸量超1500噸,累計運輸貨物近300萬件,全國運輸突破80萬架。可以說,低空經濟中的無人機產業既是城市數字化配送的“加速器”,也是傳統物流升維的“新武器”。
“低空經濟+城市管理”,開發全新城市管理模式。“低空經濟+城市管理”模式有助于擴大城市管理邊界,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安保效果。在城市低空調度中心指揮下,無人飛行器能夠與區塊鏈技術、AI技術、GPS技術相結合,實現化工廠、電力電網、高速公路等場景的運營監測、流量管理等工作。此外,該模式是通過數字技術應用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途徑。在低空經濟的助力下,城市各區域間要素調度效率將不斷提升,空間交流成本將持續下降。
“低空經濟+交通”,搭建先進低空交通網絡。利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點對點”運送人員及貨物的先進空中交通,是搭建城市或城際低空交通網絡的關鍵形態。此外,空中交通走廊的搭建能夠實現核心城市與縣域鄉村的連接,為區域融合發展提供現實橋梁。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低空經濟能夠賦能交通運輸平臺經濟、樞紐經濟、通道經濟等多種業態。從綠色發展角度來看,空中交通將是解決空氣污染等問題的重要方案。
“低空經濟+國防”,無人作戰保障國家安全。以我國軍用無人機“戰斧H16”為例,其采用模塊化設計,能夠搭載多達20余種任務模塊,包括激光制導炸彈、高空發射槍、空中網槍、36倍變焦偵察攝像機、干粉滅火彈等。我國軍用無人機載重量不斷增加,續航時間不斷延長,適應能力不斷提高,能夠在高原等各種復雜地形持續作戰。
“低空經濟+基建”,催生數字經濟新業態。飛速發展的低空經濟將與數字經濟深入結合,數字經濟將為低空智聯網發展提供基礎。低空智聯網是在低空空域運用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構建的智能化數字網絡體系,也是低空飛行器暢通運營的條件。在低空經濟產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前沿技術將賦能天地一體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與無人機自組網技術研發。隨著數字化低空基礎設施的完善,無人機產業將加速突破技術瓶頸,面向國民經濟各領域應用發展。
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
2024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支持低空經濟的政策密集出臺,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生態逐漸繁榮。為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各級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應運而生。從全國層面的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到區域層面的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聯盟、京津冀低空經濟產業聯盟等產業聯盟的成立,將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技術創新、應用場景拓展、安全監管等方面合作發展,共促產業不斷壯大。其中,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15個城市與企業攜手共建低空經濟生態圈,計劃到2025年,打造涵蓋低空飛行路線、低空應用示范區等多個領域上百個示范項目。
預測,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更有望達到3.5萬億元。低空經濟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一場空間革命。這片萬億級市場,正以“飛起來”的加速度,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打開職業生涯的全新維度。